党委宣传部
当前位置: 首页>>媒体杨职>>正文
【陕西共青团】杨凌职院团委有效增强三性破解四化难题成效显著
2016-03-21     (点击: )

发布日期: 2016-03-21      点击:3

 

(陕西共青团, 2016321)

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,服务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成长成才两个大局。该院团委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,实施了35510思政教育模式,即实施“三在”共青团工作理念,建好“五支队伍”,开展“五个五”可靠主题教育工作,实施“十大育人”工程,较好地增强了“三性”,有效地破解了“四化”难题,共青团工作呈现蓬勃生机与活力。

 

该院35510共青团模式的实施,实现了共青团工作多点开花,生机与活力无限。广大团干部在该模式的引导下,走出办公室,与青年学生在一起,克服了机关化。他们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,协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,克服了行政化。在举办活动时,主题鲜明,思想性强,克服了娱乐化。坚持正常运转,够用为度,养成了勤俭节约、光盘行动,克服贵族化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该模式全过程,增强了政治性。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,增强了先进性。该模式中的“十大节庆”主题教育工程,规划了68项活动载体,由12个团总支组织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实施,年规划各类学团活动816余场(次),规划学生参与数881280人(次);“学生社团百千万建设”工程,对121个学生社团年规划参与学生数不少于10万人(次);其他7项育人工程,按一二年级每人参加1次活动计,年参与活动学生90720人(次)。该院共青团年组织调动了百万人()的团员青年参与各类活动,较好地体现了群众性。主要做法如下:

 

一、提出并实施“三在”共青团工作理念

 

工作中,该院团委针对学生“教育、管理、服务”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研究,提出并实施了“在教育中管理、在管理中服务、在服务中育人”的“三在”学团工作理念,顺畅了三者之间的关系,用于指导共青团工作,效果明显。

 

二、建立五级共青团工作体系

 

该院设置了五级组织机构,实现了共青团工作多点开花,使共青团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。一是充实院团委力量,实行院团委、学生处、保卫处、书画艺术中心四个正处级单位合署办公,经费充足、力量雄厚。二是针对我院三校区办学的实际,在院团委、12个团总支的基础上,按校区设立了3个团工委,配备书记、副书记各1名,构建了1312共青团工作机构,为加强校区共青团工作奠定基础。三是在校学生会、12个分院学生会的基础上,按校区成立了3个学生分会,构建了1312学生会工作机构。加强了校区学生会的“三自教育”工作。四是在院大学社团联合会的基础上,成立了3个校区大学生社团联合分会,成立了121个学生社团。构建了13121学生社团工作格局,为全院“学生社团百千万建设”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。五是564个团支部,实现了基层团组织的全覆盖。

 

三、实施“五个五”主题教育工作

 

坚持“育人为本、德育为先”的指导思想,大力开展“五爱、五观、五名、五通、五法”等“五个五”可靠主题教育工作,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。一是开展以“爱国、爱党、爱社会主义、爱集体、爱专业、爱学校”为主要内容的“五爱”主题教育工作,进一步坚定“三个自信”和“三个认同”。二是开展以“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、道德观、制度观”为主要内容的“五观”主题教育工作。培养具有正确三观、守纪律、讲规矩”的大学生。三是开展以“学法、知法、懂法、用法、守法”为主要内容的“五法”主题教育工作,培育“懂法、用法、守法”的大学生。四是开展以“专业技能精通、人文知识贯通、政治思想融通、身心健康畅通、创新创业双通”为主要内容的“五通”主题教育工作,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。五是开展以“读名著、赏名画、颂名句、进名企、访名人”为主要内容的“五名”主题教育工作。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力度,力争使更多的优秀学生成为学院的金子招牌。

 

四、实施 “十大育人”工程,有效服务两个大局

 

近年来,该院团委打造了10大共青团品牌工程,有效地服务了两个大局,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。“十大育人”工程的主要内容为: “十大思政导航”工程,引航向;实施“十大节庆”主题教育工程,扬传统;实施“学生社团百千万建设”工程,展个性;实施“双百励志教育”工程,增信念;实施“十大人物励志教育”工程,明志向;实施“十抓十促学风建设”工程,促学风;实施“国防教育育人”工程,塑作风;实施“双创育人”工程,促就业;实施“团干部队伍建设”工程,建抓手;实施“诚信教育”工程,端品行。

 

(一)实施“十大思政导航”工程,引航向

 

近年来,该院实施的“十大思政导航”工程,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党委书记论坛年会上交流,形成的《实施十大思政工程,彰显我院思政特色——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》一文,刊登在由《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年鉴》编委会编辑、《中央文献出版社》出版的《党史党建工作与贯彻“十二五“规划》大型工具书。此文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党委书记论坛论文评选中荣获“一等奖”。

 

(二)“十大节庆”主题教育工程,扬传统

 

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兴趣性、针对性和实效性,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学习、生活及思想,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,该院针对传统节日频繁,低层次简单化重复而又被商家炒作的“洋节”浪潮冲击的现实,利用贴近学生生活来贴近学生思想,提出了用传统节庆文化,在学生中实施了“十大节庆”主题教育活动,构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,取得了初步成效。主要内容如下:

 

组织开展以“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”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“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”,引导青年学生做有“有自信、懂自尊、能自强”的大学生;组织开展以“仁爱共济、立己达人”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“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”,引导青年学生做“高素养、讲文明、有爱心”的大学生;组织开展以“正心笃志、崇德弘毅”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,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“爱国、 敬业、 诚信 、友善”,引导青年学生做“知荣辱、守诚信、敢创新”的大学生;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五常(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),四维(礼、义、廉、耻)、八德(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)纳入“十大节庆”主题教育活动中,加以培育和践行。主要做法如下:

 

——开展“新年之约”主题教育活动(元旦节和春节前后),围绕“元旦节”和“春节”,组织开展“忆过去•话未来”主题班会等5项“新年之约”主题教育活动,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“爱国、敬业、和谐、友善”之风。

 

——开展“清明之思”主题教育活动(清明节前后),围绕“清明节”,组织开展“缅怀先烈先贤”等6项“清明之思”主题教育活动,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“富强、爱国、民主、敬业、平等”之风。

 

——开展“劳动之荣”主题教育活动(五一劳动节前后),围绕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,组织开展“中国梦•劳动美”等5项“劳动之荣”主题教育活动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“富强、和谐、爱国、敬业”之风。

 

——开展“五四之魂”主题教育活动(五四青年节前后),围绕“五四”青年节,组织开展“问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•我与信仰对话”等11项“五四之魂”主题教育活动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“爱国、民主、和谐、平等、公正、法制”之风。

 

——开展“端午之忆”主题教育活动(端午节前后),围绕“端午节”,组织开展“屈原颂”、“品粽子•话粽叶情”等6项“端午之忆”主题教育活动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“爱国、敬业”之风。

 

——开展“爱党之情”主题教育活动(建党节前后),围绕“建党节”,组织开展“党史教育”等7项“爱党之情”主题教育活动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“爱党、富强与敬业”之风。

 

——开展“中秋之韵”主题教育活动(中秋节前后),围绕“中秋节”,组织开展“品月饼•话中秋”师生座谈会等5项“中秋之韵”主题教育活动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“爱国、文明、和谐、友善”之风。

 

——开展“师恩之念”主题教育活动(中秋节前后),围绕“教师节”,组织开展“感念师恩•诉说心声”等6项“师恩之念”主题教育活动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“爱国、文明、和谐、敬业、诚信与友善”之风。

 

——开展“爱国之怀”主题教育活动(国庆节前后),围绕“国庆节”,组织开展“爱国主义影视展播”等10项“爱国之怀”主题教育活动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“爱国、富强、敬业之风。

 

——开展“重阳之孝”主题教育活动(重阳节前后),围绕“重阳节”,组织举办古今中外“孝”案例事迹展、“感恩父母养育恩”短信、微信传递活动等8项“重阳之孝”主题教育活动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“文明、和谐与友善”之风。取得的主要成效如下:

 

——占领了思政阵地。抢占了“洋文化”阵地,展示出与时代发展相向而行的强大正效应。

 

——学生参与度高。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600余场(次),学生的参与率达到了100%

 

——先后在共青团中央、省教育厅、团省委等网站和媒体报道达150余次;(3)取得成果多。被团中央确定为“全国学校共青团工作创新试点项目”。先后荣获了“全国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成果二等奖”、“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”、“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”、“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党委书记论坛一等奖”。

 

(三)实施“学生社团百千万建设”工程,展个性

 

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、素质教育、校园文化建设、学生个性发展及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,探索新形势下团学工作的新模式,探寻有效凝聚学生、组织学生、动员学生的新方式和新载体,探求学生个性发展的新途径,我院从2015年起,在学生中实施了“学生社团百千万建设”工程。提出用一年左右的时间,建成100个学生社团。每个学生社团每月举办1次社团活动,全年举办不少于1000次学生社团活动(一学年按10个月计),每年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学生不少于100000人(次),确保不少于10000名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。目前,已建成学生社团121个,学生自愿参与社团人数达到了11423人,占一二年级学生总数的91%。改院为了支持社团开展活动,划拨157.70万元,对3个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音响及LED屏进行建设;加大了对学生经费的投送力度,不收取学生社团会费,划拨专项资金20万元(每个社团年活动经费1000元),支持学生开展社团活动。目前,改院“百团大战”的可喜局面初步形成。

 

(四)实施“双百励志教育”工程,增信念

 

实施了以“放飞梦想、励志青春”为主题的“双百励志”教育活动,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收看100部爱国主义影视片;学唱100首青春励志歌曲。用优秀作品讴歌伟大的祖国、伟大的人民、伟大的中华民族;用优秀作品的正能量来感召、感染、凝聚和激励青年学生健康成长,学生兴趣浓厚,成效显著。

 

(五)实施“十大人物励志教育”工程,明志向

 

为了发挥“榜样育人”功能,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开展了10大励志人物教育活动,其中有伟人、科学家、人民公仆。旨在用他们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、高尚的情操、优秀的品德、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典型事迹来感召、感染、教育团员青年健康成长、励志成才、安家报国,从而实现榜样育人目标。

 

(六)实施“学风建设”工程,促学风

 

开展“十抓十促学风建设”工程,帮助学生树立“学有所成、术有专攻”的专业思想,教育学生热爱专业,促进浓厚学风的蔚然形成。主要内容为:抓思政导航促学风、抓制度学习促学风、抓学业预警促学风、抓队伍建设促学风、抓课堂管理促学风、抓典型引领促学风、抓文体活动促学风、抓考风考纪促学风、抓日常管理促学风。“十抓十促学风建设”工程的实施,促进了该院浓厚学风的形成。

 

(七)实施“国防教育育人”工程,塑作风

 

为了加强“国防教育育人”工程,该院成立了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,在此基础上,成立了军事教研室,军事教研室主任由团委负责人担任,实行了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,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机结合,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机结合,实现了国防教育与团员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机统一。每年顺利完成新生4个学分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任务。该院的国防教育育人活动在陕西卫视《新闻联播》播出。

 

(八)实施“创新创业育人”,促就业

 

该院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,支持双创工作;共青团主动作为,成立了13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,给予专项资金扶植学生双创工作;互联网+阳光公益创新项目得到了团中央书记处徐晓书记好评;学生创新作品得到了省委书记赵正永的观摩与好评;《陕西日报社》以题为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创新创业的摇篮》进行了报道; 改院入选“首批全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”。

 

(九)实施“团干部队伍建设”工程,建抓手

 

成立团校,聘请学校党政领导、处科级干部、思政课教学部教师担任授课教师,力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“学生会干部、学生社团干部、班长、团支部书记”等学生干部开展培训培养,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,充分发挥团学干部在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的重要作用;各分院团总支要采取“授团课、理论讲座、业务培训、专题研讨、素质拓展、志愿服务、主题团日”等多种形式,培养了一批“思想好、素质高、作风正、业务强”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,这批学生在校风、学风和班风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引领、示范和带动作用。

 

(十)实施“诚信教育”工程,端品行

 

实施“诚信教育”工程,努力构建诚信校园。落实《诚信教育手册》的写实登记工作,引导大学生树立“说诚信话,办诚信事,做诚信人”的诚信意识,使其养成“诚信待人,诚信处事,诚信学习,诚信立身”的良好品行;开展“诚信承诺、诚信自查自纠、诚信考试、诚信缴费、诚信借贷”等诚信主题教育活动,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做起,自觉以诚信内涵来匡正自己的言行,增强诚信意识;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记录,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义务劳动,强化诚信意识,自觉诚信服务社会和他人,实践和锻炼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;通过创新诚信教育模式,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内容,全面推动我院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,为培养诚实守信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,着力构建诚信校园。

 

五、所获荣誉

 

近年来,学院团委用心立德树人,全心服务党政,精心服务两个大局,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先后荣获:“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党委书记论坛一等奖(3次)”;“全国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成果二等奖”;“第三届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”;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”;“五四红旗团委(2次)”;“陕西高校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(2次)”;“陕西省三下乡优秀团队”;“互联网+阳光公益项目陕西赛区银奖”,“全省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优胜奖”、“首批全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”、“学院年度考核先进单位”等荣誉称号。

 

上一条:【陕西省教育厅】杨凌职院六部联动抓“双创”成效明显
下一条:【陕西共青团】杨凌职院团委深化推进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成效明显
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  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

中国 杨凌 渭惠路24号  邮编:712100  联系电话:029-87083951